全屏 建瓯市街道地图 建瓯市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福建省地图南平建瓯市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南平地图 辖区: 【政和地图 | 松溪地图 | 光泽地图 | 浦城地图 | 顺昌地图 | 建瓯地图 | 武夷山地图 | 邵武地图 | 延平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福建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建瓯地图

基本介绍

  邮编:353100 代码:350783 区号:0599
  拼音:jiàn ōu 英译:Jian'ou
  建瓯市[1]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上游,北纬26°38′-27°21′,东经117°58′-118°57′。总面积4214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2006年)。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通行闽北方言建瓯话。
   全市辖4个街道、10个镇、4个乡:建安街道、通济街道、瓯宁街道、芝山街道、徐墩镇、吉阳镇、房道镇、南雅镇、迪口镇、小桥镇、玉山镇、东游镇、东峰镇、小松镇、顺阳乡、水源乡、川石乡、龙村乡。
   建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称。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十三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200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40.52亿元。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45万亩,粮食总产量21.99万吨;为“全国重点林业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现有林地面积529.06万亩,林分总蓄积量2208.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9.7%,其中用材林面积185万亩,商品材采伐量49.32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123.5 万亩,名列“中国竹子之乡”榜首,毛竹采伐量1678万根,鲜笋产量23.3万吨;为全国重点茶区之一和闽北乌龙茶发源地,茶叶面积9.2万亩,产量7685吨;为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水果面积22.8万亩,产量24.38万吨,其中柑桔面积17万亩,产量20.36万吨;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锥栗面积41万亩,产量2.09万吨,居全国首位,建瓯锥栗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还盛产食用菌、莲子、泽泻、仙草、松脂等多种土特产品。笋制品、茶叶、莲子、芦柑、葡萄、大米等13个农产品获绿色或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全年肉类总产量2.33万吨。奶牛存栏4003头,生猪存栏17.16 万头,肉羊存栏2.44万头,肉兔存栏6.11万只,各类家禽存栏166.73万羽。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市),淡水养殖面积2.8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58万吨。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122家,其中明良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明良食品有限公司、颖食物产有限公司、柏物产食品有限公司、成茂农产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确认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茗苑茶叶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确认为南平市农业龙头企业。水资源总量44.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57.9万千瓦,实际可开发装机容量30万千瓦。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或开采的矿产有金、煤、磷、铁、水晶、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22种。

居民收入

  2010年,建瓯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海西建设大局,扎实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取得良好成效。2010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6亿元,增长18%。外贸出口1.1亿美元,增长57.4%。财政总收入5.86亿元,增长19.7%,其中地方级收入3.85亿元,增长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0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8032元,增长12.3%。

工业经济

  2010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26.4%。其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177家,完成产值39.31亿元,个数和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3%和94.9%。初步形成了竹木加工、食品加工和机械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其中竹木加工产业产值35.2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37.2%,主要产品有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系列和竹胶板、竹地板、竹凉席、竹筷等竹制产品;食品加工产业产值18.8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35%,主要产品有白酒、精制茶、清水笋、锥栗等;重点企业培育取得新成效,34家重点企业实现产值34.82亿元,入库税收8880万元,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9%和67.3%。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19家,新增9家,产值超2亿元企业5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29家,新增4家。工全市新上当年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28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全年实施重点建设28项,完成投资8.65亿元,占年计划的102%。中国笋竹城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100万元,平整土地1240亩,总投资8亿元的商贸中心动工建设;累计完成征地6859亩,建成平台3500亩,引进入园企业57家。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完成前期规划。东峰、东游、川石、南雅、徐墩、吉阳等乡镇互通口工业平台规划建设力度加大。松建高速公路征迁工作全面启动,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顺利推进,建闽高速公路和京福高速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小松500千伏和东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试运行,城区电网改造基本完成,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商贸流通

  历来为闽北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为国家商务部首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试点县(市)。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6亿元,增长1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7.43亿元,餐饮业2.28亿元,其它业0.41亿元。全市城乡共有市场49个,经营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城区集贸市场5个,批发市场3个,乡级农贸市场18个,村级23个,其它专业市场主要有闽北建材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摩托车批发市场等。在各类市场中,年贸易额上亿元的市场有管葡农贸市场、闽北汽车城、闽北建材市场、闽北笋菇批发市场等4个。大型超市4家,药品超市3家,家具超市4家。全市已成立水煮笋、蔬菜、锥栗、柑桔等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56个,拥有会员2.3万人。建成了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农业技术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农业农村工作信息中心等四个信息中心,为农副产品流通搭起了“金桥”。汽车、摩托车贸易和运输服务业发展迅速,拥有兴业汽车发展有限公司、闽芝汽车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汽车销售公司。

项目开发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6亿元,增长18%。全市新上当年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28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全年实施重点建设28项,完成投资8.65亿元,占年计划的102%。中国笋竹城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100万元,平整土地1240亩,总投资8亿元的商贸中心动工建设;累计完成征地6859亩,建成平台3500亩,引进入园企业57家。 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8996万元。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大力打造中国笋竹城品牌,被确定为“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建瓯笋竹科技特色产业基地”,建瓯锥栗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福建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各5件。项目开发取得新成效。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旅游项目94个,增加11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5000万元以上15个,分别增加9个和3个。全市32个重点项目基本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对外经贸

  2010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个,合同利用外资758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60万美元。全市外贸出口企业38家,外贸出口7070万美元,拥有明良集团、柏物产食品、颖食物产、樟建木业、吉阳工艺品、弘光席业、绿剑食品等13家出口规模超百万美元的企业。主要出口产品有茶叶、竹木制品、笋制品、工艺品、食用菌等,主要出口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财政金融

  财政总收入5.86亿元,增长19.7%,其中地方级收入3.85亿元,增长22.9%。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49.5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21亿元。全市共培育信用镇4个、信用村82个、信用户22955户。 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6%。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2.9倍和3.1倍,年均分别增长23.4%和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十一五”发展的成就突出表现在:

基础设施

  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交通便捷。横南铁路、国道205与省道204、303贯穿而过,市区距武夷山机场100公里;规划中通过建瓯的高速公路有4条,其中浦南高速公路2008年已经建成通车,松建高速公路部分控制性工程将开工建设,建古、宁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随着这几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建瓯将成为闽北的交通枢纽,届时建瓯至福州只需2个多小时,至上海只需6个多小时。通讯发达,各种现代化先进通信设施齐全。电力充裕,拥有水电站142座,总装机容量19.1万千瓦,全年发电量6.1亿千瓦时。“东扩西进、南拓北延”的城市发展略逐步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9.87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30平方公里,一批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城市框架不断拉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事业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先进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一级达标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为第一批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市),被评为“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市”。教育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考各项指标及本专科上线人数位于南平市前列。城乡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市”复查,为福建省民间根雕艺术之乡,拥有文化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21个,农民文化俱乐部100多个。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深入,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拥有1座设施先进的室内体育馆、2条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体育人口比率达42%。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和99%,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0个,初级卫生保健全部达到基本普及标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立。人口与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出生率为9.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连续16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人民生活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0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8032元,增长12.3%。。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4236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7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8%。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8万人。年末全市企业养老保险人数23414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516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567人,列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285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14426人

.乡镇介绍

  芝山街道--地处城区北面,辖西大、豪栋、马汶3个村和符山、管葡、上西河、都御坪、梨山、青云6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民小组,135个居民小组,18583户,44618人,其中,农业人口7175人,2161户。土地总面积30.85平方公里。
  建安街道--地处城区东南片区,辖钟楼、东安、东门3个村委会和横街、仓长、前街3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民小组,74个居民小组,8235户,22892人,其农业1749户,5123人。土地总面积30.4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
  通济街道--地处城区中部,辖东溪、三门、南门3个村委会和南门、陶朱、桥南3个社区居委会,17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52个居民小组,4826户,13666人,其农业1320户,4636人。土地总面积41.3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约0.84平方公里。
  瓯宁街道--地处城区西部,辖水西、七里街2个村委会和福宁、西池、莲花3个社区居委会,11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共5080户,13877人,其农业1095户,3773人。土地总面积27.15平方公里。
  徐墩镇--位于建瓯市西北部,距市区16公里,土地总面积351.87平方公里。现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综合林场,159个村民小组,100个自然村。共9945户,总人口为35332人,其中农业人口33183人,非农业人口2149人。
  行政村名称:徐墩、叶坊、归宗、东边、北津、桂美、富头、富垱、丰乐、下碓、山边、湖塘、九匡、岭头、大潭,长汀。
  吉阳镇--位于建瓯市西部,地处建瓯市、顺昌县、建阳市三县市交界地。东连徐墩镇;西和西南与顺昌县仁寿乡、岚下乡相接;南与房道镇毗邻;北与建阳市徐市乡相交界,距市区42公里,土地总面积198.73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51个自然村。共8420户,总人口为30657人,其中农业人口29040人,非农业人口1617人。
  行政村名称:吉阳、玉溪、宅墩、曹墩、新桥、胜利、张坑、巧溪、大夫、黄怖、圭历、巨历口。
  房道镇--地处武夷山脉东南侧,位于建瓯市西南部。东部与瓯宁、南雅相邻,东北部与徐墩毗连,南部、西部与顺昌县交界,北部与吉阳接壤,土地总面积244.73平方公里。全镇现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9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20个村民委员会。共9864户,总人口35690人,其中农业人口33961人,非农业人口1729人,少数民族畲族约340人。
  行政村名称:房道、九堡、七道.漈村、上庠、尤墩、小竹、潘坑、安宁、吴漈、曹岩、书怖前、徐地、峡头、连地、南科、西漈、靛墩、吴大元、埂尾。
  东游镇--地处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侧。东和东南分别与水源乡、屏南县交界;南和西南与东峰镇毗邻;北与川石乡、龙村乡相连,土地总面积420.53平方公里,是建瓯市面积最大的乡镇。现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镇林场,1个良种场,7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共10288户,总人口37653人,其中农业人口34302人,非农业人口3351人。
  行政村名称:东游、垱上、东源、溪尾、胡墩、张墩、云头、党城、渡潭、党口、张屯、上范、溪屯、盖林、盛前、河岭,盛地、东漈。
  川石乡--地处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面。土地总面积274.07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2个自然村,123个村民小组,共6570户,总人口23835人,其中农业人口22427人,非农业人口1408人。
  行政村名称:川石、垱阳、慈口、溪口、营勺、后山、洋屯、后洋、边溪、徐布、后坪、小岭、伏演、外洋。
  顺阳乡--是1996年4月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乡,原隶属东峰镇管辖。顺阳乡位于建瓯市东部,土地总面积205.83平方公里。现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国营采育场,55个村民小组,35个自然村。共3318户,总人口为11383人,其中农业人口10218人,非农业人口1165人,是建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小的乡(镇)。
  行政村名称:溪东、吴林、石呈、江垱、漈下、后房。
  水源乡--位于建瓯市东部,距建瓯市区57公里。东与屏南,政和两县交界;北跟川石乡接壤;西同东游镇相邻邦;南连东游镇与屏南县,是三县市交界的边远山区乡。全境面积299.2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1个良种场和水库管理所,122个村民小组,65个自然村。总户数5943户,23020人,其中农业人口21959人,非农业人口1061人。
  行政村名称: 水源、横路、桃源、吴墩、钱团、王厝、大源、忠溪、温洋、南山、上坑、良贤
  小桥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与玉山镇相连;南与迪口镇交界;西与南雅镇接壤;北与建瓯市东峰镇毗邻。镇域东西长约18.5公里,南北宽约16.5公里,土地总面积297.87平方公里。全镇现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83个村民小组,93个自然村。共10730户,总数为39199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7392人,非农业人口为1807人。
  行政村名称:小桥、大丘、西边、富井、高门、百丈、龙峰、洽历、上屯、漈上、霞抱、阳泽、后塘。
  玉山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东北、东南分别与屏南、古田县交界;南邻迪口镇;西连小桥镇;北与东峰镇接壤,距建瓯市54公里。土地总面积324.13平方公里。全镇现辖12个行政村,一个伐木场,一个牛场,1个居委会,114个村民小组,68个自然村。共6029户,总人口为22916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1412人,非农业人口为1504人。是建瓯市耕地面积较少,人口较多的乡镇之一。
  行政村名称:玉山、敷锡、东山、下洋、洋后、上房、榧村、筹岭,汲溪、岭口、长怖、岭后。
  南雅镇--位于建瓯市南部,东与小桥、迪口两镇交界;西与房道镇和顺昌县高阳乡接壤;南与南平市大横镇毗邻;北接建瓯市瓯宁、通济办事处。总面积398平方米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场,117个自然村,共12000户,总人口为43577人,其中农业人口40043人,非农业人口3534人。
  行政村名称:南雅、新建、伊村、新村、小雅,十字街、集瑞、杉溪、小康、叶康、皇康、大康、梅村、鲁口、白水源、房村、仁墩、黄园、山安、白沙、太平。
  迪口镇--位于建瓯市南部,距市区86公里,东至古田县风都乡,南邻南平市洋后乡,西邻南平市南山镇北至小桥镇百丈村,东北至玉山镇西北至南雅镇,东南与古田县相邻,西南与南平市交界,地处古田县,南平市、建瓯市结合部,镇域面积372.13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00个自然村,共8439户,总人口为32610人,其中农业人口31195人,非农业人口1415人。
  行政村名称:迪口、占村、值源、下房、店村、西坑、龙北溪、郑魏、大布林、下庄、杉洋、下溪、可建、凌坑、中田、岩下、坑头。
  小松镇--地处建瓯城北20公里。东与东峰镇和龙村乡交界;西与徐墩镇毗邻;南与芝城镇接壤;北和东北与龙村乡和 建阳市小湖乡相连。总面积239.33平方米公里,所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1个良种场,1个镇林场,共7977户,总人口为28862人,其中农业人口27716人,非农业人口1146人。
  行政村名称: 小松、中村、李园、定高、湖头、上元、穆墩、渔村、溪头、双坪、台尾、大庙、高历、龚墩
  龙村乡--位于建瓯市北部,距城关43公里。东、东南分别于川石、东游交界;南与东峰毗邻;西与小松接壤;北与建阳市小湖乡相连,是老区贫困乡。总面积207.93平方米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共4024户,
  人口14976人,其中农业人口14541人,非农业人口435人。
  行政村名称:龙村、汴地、下杉溪、吴地、梨坪、擎天岩、龙溪、黄凌、凉墘、大历、仰坑、小东游。
  东峰镇--位于建瓯市东部,鹫峰山脉西面,总面积268.9平方米公里,现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个良种场,1个镇林场,19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共10947户,总人口41103人,其中农业人口38098人,非农业人口3005人,是闽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镇之一。
  行政村名称:东峰、南源、大漈,井岐、长溪、坤口、记源、桂林、大房、坪林、霞镇、东山下、东溪口、铜场、杨梅、裴桥、长源、岚下、湍下。

饮食文化

  光饼
  芝城光饼大约流传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由浙率部入闽抗倭之时。芝城光饼独具特色。色美、味香、咸、脆嚼后又觉得有甜味。有的长期离乡的邑人,每次回乡探亲后,再外出总要携带些家乡的光饼以饱口福或分给外地的亲友共同品尝。
  其做法是:先把面粉发酵,和好面(10斤面粉约加三斤水),每10斤面粉放盐三至四两、小苏打一两。然后做成直径约7.5 公分,厚度约一公分的园形饼坯,在坯中间戳一个小洞,一般每个光饼戳一个洞,似瓜子模形。饼面加葱、肉的光饼每个戳两个洞,再把饼坯贴在火炉上壁四周,在炭火里放一些硫磺,这样烤出的光饼是白色微黄,饼面有光泽,表示金面、银边、瓜子咀。后衍生出肉饼、芝麻饼等。南雅镇房村光饼远近闻名并形成产业。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等领导都曾考察过房村光饼业。
  豆浆粉
  建瓯人对豆浆粉情有独钟,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豆浆粉是百吃不厌的。外地朋友到了建瓯,开始对豆浆粉不以为然。看见街头粉店人进人出,熙熙攘攘的,禁不住也去尝一碗。这一尝便尝出了滋味,也尝出了缘分。再访建瓯时,他便会说:“早餐吃豆浆粉去。”一种美食,一种创意。不知谁人的杰作,把寻常之物豆浆与粉条这般配成对,成就了一方美食。
  豆浆粉风味独特,在于选料、制作方面很是考究。米粉是当天制作的“生粉”,粉条粗细要适中,制作豆浆要选上好的豆子,浸透磨细。开水冲浆,滤去豆渣,下锅煮沸。豆浆的浓淡最紧要,水多味淡,便失去了甘甜和清香。先烫米粉,再冲豆浆,后加调料。粉条要烫透,豆浆要热够。这些都是疏漏不得的。
  建瓯板鸭 
  产于福建建瓯市,此鸭历史之悠久远超其他板鸭,有志载:后晋五代十国闽王延政称帝时即为贡品,宋孝宗赵昚时,建瓯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被封建王,领地就在建安(今建瓯),他对建瓯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至清朝建瓯板鸭更是早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为福建传统名优土特产品,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此菜在福建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龟体,色泽白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
  建瓯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收盘。其中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最佳。建瓯板鸭烹饪简便,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风味独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也是中外游客喜爱购买的物品之一。建瓯板鸭的制作极为考究,用来制作板鸭的鸭源必须是在田野溪流中放养的,以吃稻谷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鸭”。这类鸭子需喂养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质好,有韧性,在腌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制成后肉厚质嫩,肥而不腻。
  建瓯扁肉
  扁肉(也称“扁食”)在北方称为“馄沌”,西南巴蜀一带称“抄手”,广州谓之“云吞”。皮薄馅大,味道鲜美,为各地群众所喜爱。
  扁肉在福建省各地广泛流传,但制作方式略有不同。如福鼎带海鲜味,莆田、闽侯尚干等地以剁馅为主。至于名闻天下的“沙县扁肉”乃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其根源亦出自建瓯,在制作方式与建瓯扁肉一致,由于选料没有达到精细的要求,所以今天我们在街面上吃的“沙县扁肉”少有正宗。在闽北的建阳市其扁肉以水吉最为出名,而水吉是在解放前从建瓯分离出去的,同样在靠近建瓯的政和其扁肉制作工艺亦与建瓯扁肉一致。在建瓯(特别是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扁肉,在逢年过节一定要做扁肉吃,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传统,从地理上看我们也可以发现,凡是在靠近建瓯周边的一些县市那里出来的人都会觉得本地的扁肉很好吃,从沙县、建阳、到政和、屏南、周宁,除了周宁不与建瓯直接接壤之外,其余全部都有交界,这些地方的制作手法惊人的一致!福鼎扁肉属于北方馄沌制法,肉馅偏涩。
  锅底
  以鲜镜头笋烹制的锅底是建瓯风味的第一名菜,不但深受民间喜爱,也受到各地客人的青睐。
  锅底也称抄底,选用鲜冬笋为主料,佐以五花肉、龙口粉丝、金针菜、发紫菜等。
  制作:冬笋去头剥净剖开入锅燋熟,捞起切成细丝,再入锅文火焖成棕黄色。五花肉切成箸头粗细的小条,粉丝、金针、紫菜等水发待用。
  烹调:五花肉入油锅炒熟,以肉条透明为度,再入笋丝加味煸透,后入粉丝、金针菜翻炒,加少许食糖等调味薄粉勾芡起锅,装缸碗,再撒些发紫菜,染红的蛋丝,葱花。
  特点:色泽鲜黄,配以紫菜。红蛋丝、葱花,色彩明快。味甘醇香鲜,口感清脆,配以粉丝软滑爽口。
  纳底
  纳底是福建建瓯的一种小吃,其做法是:每碗(大碗头)用瘦肉半斤,地瓜粉半斤,把肉切成小块(如黄豆一般大小),放入地瓜粉里搅拌均匀(每颗直径约1.5公分)。水烧开把肉拉搓碎放下, 煮熟捞起放下冷水里浸泡。起油锅放下葱头熬出香味,加些白菜丝、冬笋、酱油、盐下锅炒一会,肉粒搓碎放下,再加适量水煮开,地瓜粉加适量水调匀拌下,煮成糊状,起锅前用个鸡蛋调匀渗入,另加些胡椒粉、黄酒、味精、麻油等调料即可,其味香甜鲜嫩。其口感鲜爽口,实为佳品
  大肠粿
  用干浆粿与大肠同蒸故名大肠粿。
  制作工艺:磨米浆,沥干,取干浆搓压成小圆粿片,入饭甑与大肠一道加调味、桂叶同蒸熟。食用时挟出粿片装碗,取大肠剪成筒状,加调味食用。
  风味特色:粿片软而韧,味香鲜,油而不腻,大肠鲜脆而无腥臭。
  粿包
  以“烂粿‘包笋丝、萝卜丝或春菜等,故名曰粿包。
  制作工艺:先扳好烂粿,稍冷却取烂粿包熟笋丝、萝卜丝或春菜,再蒸。今市上小食担出售的粿包多是包萝卜丝,煎在鏖上。
  风味特色:皮烂面滑,馅鲜脆可口。
  衍生小吃:用粳米粿包芝麻末叫作“甜粿包”,用粳米粿包笋丝的叫作“咸粿包”。
  夹鞑子
  名称由来:夹鞑子,又名芋饺,以形如小夹鞑而得名。据说是蒙元时代,水北(今称水源)一带人民抗元斗争,兵败转入山中。义军缺粮,挖蕨根洗粉,配芋泥,捏成夹鞑煮食。另一说是当时民间称蒙元为鞑子,百姓受其统治压榨,皆欲吞食之而后快,故吃夹鞑子意指吃掉鞑子也。
  制作工艺:今制夹鞑子有无馅和有馅两种。选取红芽芋煮烂去皮揉成芋泥,加入蕨粉(今蕨粉极少,以香薯粉代替),水适量再揉成面团待用。取猪腿肉如扁食馅的作法制成肉酱,加盐水、碱调匀入平底盘,竹片刀刮成丸,包入芋粉皮中捏成三角星形,下沸锅煮熟。食用时起好高汤,加味精、红酒等调料,滴麻油,撒上葱花即可。
  风味特色:无馅者软滑清爽,有馅者皮软滑而馅香脆口。
  薄饼
  名称由来:薄饼又名春卷,以其卷皮薄如纸而名之。
  制作工艺:取嫩白的鲜春笋,去头尾刨丝,先入锅煮熟后烤干。辅料:五花肉去皮切丝,豆腐干切丝油炸过,虾肉剁碎(或用虾末),香菇水发、切丝,韭菜切断,调味用白糖、红酒、酱油、味精等。辅料入热锅,先炒肉丝出油,再入虾肉、豆腐干等,翻炒,熟后倒入煮好的笋丝,加调味适量煸干,快起锅时入韭菜筒再炒,起锅备用。选精粉调成面浆,用手掌挑起热鏖上摁下,烙熟,撕起。生炒豆芽一盘。热锅入稀淀粉水,加糖、盐、胡椒粉、味精等调味,和成火鲁糊。食用时摊两张烙好的薄饼,抹甜火鲁,加馅,挟些许豆芽及二条葱花筒卷包好,即食。也有人包卷结实后下油锅炸黄食用。
  风味特色:皮软稍韧,馅香鲜清脆。油炸春卷香酥甜爽,别有风味。
  建瓯小吃还有粉丸、包笋锅贴等等。

方言

  建瓯有建瓯方言,人们称建瓯话,曾有专门的建瓯方言书《建州八音》。建瓯方言是闽语的一个重要次方言。经20世纪60年代初全省方言普查确认,它是闽北方言的代表点,主要通行于明清时期建宁府属的建瓯、松溪、政和、崇安(今武夷山市)、 建阳等县市, 以及浦城、南平、顺昌等县市中接近建瓯的乡镇,使用人口在200万上下。

简介

  建瓯方言作为汉语方言大家庭中的一个小成员,在其实词的语法表现方面,不论是词形、词义、或是词的语法特点等等,跟普通话都有很多的一致性。然而,既是方言,就必然体现出它跟普通话的差异性。

建瓯方言熟语歌谣

  建瓯方言是闽语的一个次方言,因此,它的实词特点,跟闽语其他姐妹方言--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中(以永安话为代表)等,存在着比普通话更多的一致性。但是,既作为一个闽语次方言独立存在,它在实词特点方面,跟闽语其他姐妹方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闽北方言自身的特点。
  参考部分卷本:李如龙、潘渭水《建瓯方言词典》(1998)
  1、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完全不同
  2、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形跟普通话部分不同
  3、建瓯话有些词语的词序跟普通话不同
  4、建瓯话中有些单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多音节词
  5、建瓯话有些多音节词,在普通话中却是单音节词

词义特点

  1、建瓯话与普通话对同一词形却有不同的词义理解 2、建瓯话词义广,普通词义狭
  3、词的感情色彩
  ⑴在建瓯话的词语中有雅俗之分
  ⑵用异读手段表现词语的尊敬、爱憎、亲疏

词源特点

  1、近现代词语与普通话基本一致,有些则根据建瓯话特点稍作改造
  2、在建瓯话的口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词语
  3、“闽越语”遗存
  4、赣客词语影响

其他方面

  在建瓯方言中有一种特殊语言——隐语。它用特定的词语替代常用的词语,用改变词形的办法达到“隐”的目的。这种形式的隐语,其实就是“行话”,本地叫“话白仔”,或叫 “丢江(湖)口”。这类行话只通用在某一行业的内部,是该行业小集团内部的语言,未经“会众”、拜师父,“外行”是不容易听懂的。
  在商贩中通用的隐语,着重在钱钞的数目,货物的名目方面。他们在做买卖的讨价还价中,同行之间要有个大概一致的价格,而又不便让外行了解,就要用隐语——行话。不能“烂行”,谁“烂行”了——抬价买进、压价卖出,是要受到同行责备的。
  词法特点、语音变化等以及以上的具体内容详见建瓯话
  注意
  “建瓯”经常被误写成“建欧”,请大家多加注意。

建瓯名人

  建瓯名人辈出,人才荟萃。历史上出了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1位侯王,为全国18个千名进士县之一,有“千名进士县,六大状元乡”之称。五代的练氏夫人被誉为“芝城之母”;宋代理学家朱熹少年成长于建瓯;宋代重臣郑钰、明代宰相杨荣、中国十大史学家袁枢、外交家徐兢、文学家吴激、音韵学家吴棫、吏部尚书李默……建瓯历史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攒,可谓源远流长,妍丽壮观。她见证了闽地的沧桑和变迁,她展示着作为融汇闽越文化大摇篮的风采。

“芝城之母”——练氏夫人

  练氏夫人名隽,练湖(在浦城)人,唐末五代闽国西北行营招讨使章仔钧之妻。 晋天福六年(941)章仔钧病卒,练夫人随子迁居建州(今建瓯)城。保大元年(943)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改国号为殷。次年到福州为闽王,改大殷为闽国,国都仍设在建州。保大三年,王延政、王延曦兄弟内讧,发生争战,南唐趁机派查文徽进攻建州,大军围困建州城,猛攻数日城破。南唐军队决定屠城三日。练夫人保全城池,城内百姓免受杀戮。夫人辞世后,建州百姓感其恩德,全城举哀,打破城内不得建墓的惯例,将练夫人墓建在州署后堂,立碑称“全城众母”。1990年,建瓯人民又在原墓址附近新铸练氏夫人铜像一座,并刻大理石碑记其传略。

著名史学家——袁枢

  袁枢,(1131—1205), 字机仲,宋建宁府建安县(今建瓯)人,中国南宋历史学家。幼年就能赋诗,很有抱负。曾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中进士,累拔为工部侍郎。宁宗即位,升任右文殿修撰。之后,又出任江陵府知府。 袁枢读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著《通鉴记事本末》,把通鉴内容分为239个专题42卷。概括自战国到唐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开拓了写史“记事本末体”体例的先河。与司马迁、司马光并驾齐名,列为历史著作三大体裁(纪传体、编年体、纪事体)的首创者之一。孝宗读后赞叹:“治道尽在是矣”。淳熙元年(1174年),庐陵杨万里读后说:“有国者不可以无此书,学者不可以无此书”。编成此书后,800多年来,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称许。袁枢还著有《易传解义》、《童子问》及《辨异》等书。宋史评之为“临民则识治辨间,立朝则启沃忠谏,克尽乃职,为世师表”。

四朝元老----杨 荣(1371—1440年)

  原名杨子荣,明成祖为其改名荣,字勉仁,建安(今建瓯房道漈村)人。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胡广榜进士。历任翰林编修、修撰、侍讲、太子谕德、右庶子、翰林院大学士、工部尚书(位同宰辅)、光禄大夫、少傅、少师(从一品)。70岁病卒,赠太师(正一品),谥文敏,并举行国祭,遣官护送灵柩还故里礼葬。杨荣在朝40年,以通晓边务,崇尚儒学,重视皇统,安定朝廷,爱民亲仁而享誉。曾五次扈从出塞,两次巡边。主编《五经四书性理大全》,成祖誉之“岁寒松柏”;仁宗赐银印,文称“绳衍纠缪”,皇室对杨荣的优遇可谓隆厚。著有《玉堂遗训》、《训子篇》、《北征记》、《杨文敏集》等。杨荣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竭尽才智,正直勤政,堪称贤相。(《闽书》第2804页有传。另《中国人名大辞典》、《建瓯县志》民国版均有传)

革命先驱——杨峻德

  杨峻德,字占魁,又名克宽,建瓯吉阳人,是福建省早期革命活动家。出生在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16岁就参加学生会抵制日货活动。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学校与老师李大钊亲近,奠定了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1923年京汉铁路发生“二七”惨案,他极为义愤,暑假中往返京沪汉间,串连闽北留外学生组织“建属六县国内外留学同志会”。1926年,杨峻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旋即受党分派返瓯开辟革命工作。七月即在瓯成立了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党支部,并出任宣传委员。1929年初,调任福州市委书记,九月福建省委正式成立,峻德被选为省委候补委员。1929年9月,转为省委委员兼省委秘书长。当年2月23日杨峻德和陈耿发动了上梅暴动,奠定了闽北红色根据地和闽北工农红军的基础。1930年2月省委确定建立闽北特委,调峻德为特委书记。他还亲自到上梅搞建立苏维埃政权试点,开展土地革命。五月一日,在崇安成立苏维埃政府,产生了闽北第一个县级人民政府。十一月,峻德调回省委机关,任省委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1931年3月25日,他在厦门郊区出席厦门市委常委会,途中不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押期间,始终不肯吐露党的秘密,坚贞不屈。1931年5月23日,杨峻德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1岁。

建瓯历史上的六位状元

  综合查阅、对照、考证《闽书》、《建宁府志》、《建瓯县志》、《中国人名大辞典》等有关史志典籍,初步统计出有典有据的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籍的进士总数为1200人,其中状元6人。另外还有榜眼3人,探花1人。
  一、叶 齐 字思可,建安(今建瓯南雅梅村)人,后迁居建阳。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戊子恩科状元。戊子科主考官为礼部侍郎宋白,在其录取了以程宿为状元的28人后,物议喧然,认为朝廷多有遗才。于是,太宗诏令于崇政殿复试落第举子,又录取了99人。但仍有一名叫叶齐的举子击登闻鼓告状,认为取士不公,太宗遂诏令在武成王庙再次复试未入选举子。因厌恶叶齐的嚣张,考官以“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为赋题,意思是你叶齐休想阻挡考试的进行,黜落了你一人,其余的人照样可以成为进士,朝廷同样可以得到栋梁之材。
  尽管考官们对叶齐绝无好感,都希望他再次被黜落,但由于防弊措施严密,所以并不知道哪份试卷是叶齐的,自然无法对其试卷做手脚。
  考试结束后,合格者有数百人,名列前10名的试卷,又称“承恩卷”,被送给太宗皇帝御批,确定名次后当众拆封。没想到太宗御批的“承恩卷”中第一名就是叶齐。众人目瞪口呆。
  太宗一看,十分高兴,大加赞赏叶齐的才华。就这样,两度被黜落的叶齐成为端拱元年戊子恩科的状元。
  叶齐属叶公沈诸梁第50世孙,叶灏第9世孙叶安仁之子。自幼从师学儒,后官至太常博士、陶令。他倡办府学,为八闽后人知学兴起,产生一定影响。
  二、徐 奭 字武卿,瓯宁(今建瓯)人。学识渊博,善于写诗作赋。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廷试进士第一,是建瓯历史上继叶齐(998年)后考取的第二个状元。
  徐奭于宋天圣初年(1023年)任苏州通判。当时苏州多水患,朝廷派徐奭与赵贺督治水患。徐奭详察苏州的水利设施后,设计在赤门以东筑石堤90里,架大小桥梁40余座,以便利行旅,并因此垦复良田数十万亩,清理出隐田人家26000多户,得苗税30万缗。受到朝庭诏书褒奖,升任两浙转运使,封晋宁侯,成为宋朝119位状元中唯一被封侯的人。后还出任河南开封府知府。告老以后,在浙江住家。
  三、徐 遹 字绍闻,瓯宁(今建瓯)人。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考中特科状元。旧志载其事道:“特奏名,策擢第一,诏视正奏第一人恩例”。入直秘阁,任广德军。
  先是秋闱中式买舟抵都下,时同舟六人,陈李张黄苏周也,徐亦舆焉。陈曰:“舟中之人,凡七,请以七人同舟联一律。”周云:“陈李张黄周与苏。”张云:“更添徐子分相投。”陈云:“竹林风月连三郡。”李云:“北宿光芒聚一舟。”苏云:“作者应知同议论。”黄云:“诤臣须是合谋猷。”徐云:“胸中各有平津策,此去知谁作状头。”及次年春榜徐遹状元及第。详见民国18年版《建瓯县志》杂录。
  四、翁德舆 建安(今建瓯)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即公元1163年考中特科状元。详见《闽书》P2773。
  五、黄 硕 字兴周,瓯宁(今建瓯)人。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考中特科状元。旧志载其事道:“丙戌科萧国梁榜进士,对策称孝宗意,亲擢为第一”。官至承议郎。详见民国18年版《建瓯县志》杂录。
  六、陈应行 建安(今建瓯)人。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即公元1175年考中特科状元。详见《闽书》P2774。
  陈应行著有《吟窗杂录》五十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于集部诗文评类存目,并称:“旧题状元陈应行编。……” 是书收录唐五代诗格多种,系诗格丛书。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